再提两会热议焦点跨境电商——是时候提升跨境电商进口限额了
以下文章转载于 EWTO研究院,作者王岳丹
随着去年底我国防疫政策的优化调整,以癸卯兔年为起点,全国各地迎来了寻常而又不寻常的烟火回归和消费回暖趋势。此外毫无意外,跨境电商再次成为两会热议的话题焦点。据不完全统计,“两会”期间包括:柯云峰、徐宇宁、方利旭、于会文、萧志伟、张建华、朱晓进、朱奕龙、孙洁、王二虎等代表委员都发表了跨境电商相关提案及观点。如,全国政协委员江浩然提出,提高我国跨境供应链数字化水平;柯云峰代表提出,建议规范跨境电商发展,推动国内保健品产业市场健康发展;徐宇宁代表提议,完善新业态税收政策等。
01
我国跨境电商进口市场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优质商品服务的消费需求只增不减。虽然受到三年疫情影响,但国内居民消费升级的步伐仍呈逐步加快趋势。
从总体规模看,我国跨境电商进口市场规模总体呈持续增长态势。海关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2.11万亿元,增长9.8%。其中,进口0.56万亿元,占进出口总额26.54%,同比增长4.9%。
从品类看,母婴、美妆、保健品仍是进口消费的主要品类,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速快速增长。天猫国际和德勤研究的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底,化妆品、金银珠宝、服装鞋帽在内的消费升级类商品实现双位数增长。同时,随着“她经济”“它经济”“他经济”“悦己经济”以及Z世代消费群体的崛起,悦己仪式感、酷运动、黑科技装备、专业级保养、科研式美肤、精养式育儿、功能性宠粮、全球匠心制等对应的消费偏好商品销量快速增长,并入选2022年消费者青睐的100款进口新品榜单。
目前,我国进口商品的流通主要有线下专柜、海外代购、跨境平台、直播电商、免税商店五种渠道,国内消费者结合自身消费水平、习惯和需求,多样化的选择不同渠道进行采买。
大体上选择线下专柜渠道的消费者多为高消费人群,价格敏感度较低,纵然在目前电商等渠道冲击下,百货专柜渠道仍凭借其体验性服务,占据销售渠道有利地位。此外,部分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在初试某个品牌,或遇商场及专柜活动叠加时,也会选择到店消费。该类消费群体的客单价较高,采购频次相对较低。
境外旅游消费也是我国消费者进口商品采购的重要渠道。在收入增长和旅游消费升级推动,以及签证、航班等便利因素影响下,出境游持续火热,已经成为衡量中国城市家庭和年轻人幸福度的一大标准。相伴而生的境外旅游购物也成为出境游过程中的主要行程。
海外代购作为疫情前国内消费者进口商品采购的主要渠道之一,2019年市场规模预计达2600亿元左右。随着近些年我国持续出台扶持免税行业、下调进口商品税率和支持跨境电商发展等方面的政策,同时加大代购的打击力度,积极引导境外消费回流,叠加疫情冲击,使技术难度和行业门槛较低的海外代购行业受到较大影响。
随着直播电商的崛起,头部主播凭借超强带货能力,向品牌商获取价格优惠,同时叠加平台大促的折扣力度,已经成为国内消费者美妆类商品的主要囤货渠道。对于多数消费者而言,直播电商属于典型的冲动型消费,因此这部分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更高,同时由于主播直播频次较高,该部分消费者的客单价相对较低,复购率较高。
免税商店随着海南自贸港的建设,免税限额的提升,海南免税城成为消费者境外游乐购的平替。由于离岛免税政策要求,180天内离岛旅客可享受10万元的免税消费额,对于大部分没有强烈旅游购物需求的消费者而言,都不能够符合其采购要求。
跨境平台渠道分为海外直购和保税仓发货两种模式,但无论哪种模式,都需要在跨境电商5000元单次消费限额和2.6万元年度限额内进行采购。目前,除天猫国际、京东国际、考拉海淘、唯品国际等国内知名跨境进口平台外,大部分城市在推动跨境电商进口业务发展的同时,都成立有本土或区域性的跨境电商进口平台,跨境电商进口平台的多样化选择,以及行业内卷引发的价格战,在便利消费者进口商品消费的同时,也进一步推高了消费者的价格敏感度,“货真价廉”“货比三家”成为消费者下单的核心考量。但跨境电商凭借其线上下单、快递到家的便利化模式,已经日渐成为国内消费者采购进口商品的主要渠道之一。不断下调的进口关税、日益缩短的通关时效、持续扩大的进口商品类目等措施,愈发突显了目前2.6万元年度跨境电商进口限额的局限性。
02
是时候提升跨境电商进口限额了
公众号文章“跨境电商进口限额提升 正当时”,从跨境电商进口发展和监管现状、跨境电商进口试点及综试区扩容,以及海外出境恢复,中国公民境外消费潜力等方面,提出了目前已经具备提升跨境电商进口限额的条件,同时列举海南离岛免税单笔购物限额取消、额度提升后,对海南离岛免税经济规模的影响。
一方面,在当前世界经济衰退风险上升,外需增长显著放缓,国际供应链格局加速重构,外贸发展环境较为严峻的背景下,更需倚仗内循环。此时释放提升进口消费限额的利好,有利于激发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防疫政策优化调整后,各地生产生活陆续恢复正常,经济活力复苏。不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更新调整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表现出对中国经济提振世界经济的厚望,随着我国出境游、跨省旅游消费以及线下消费等复苏态势,叠加跨境电商限额的限制,必然会对跨境电商的份额有一定的冲击,因此释放提高跨境电商限额的利好,能够一定程度上抵御进口商品销售各渠道对跨境电商的冲击。
从传统线下销售渠道看,2023年是疫情管控优化后的第一年,在癸卯兔年春节假期的带动下,全国消费市场全面复苏,居民消费信心明显增强。春节期间全国零售收入同比增长12.2%,日常消费品收入同比增长31.5%,消费市场购销两旺数据增速喜人。由于1-2月适逢春节假期,目前未公布月度相关数据,但市场预估2023年首2个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同比增长,增幅大致在7%左右。总体而言,得益于国内总体平稳向好的疫情防控形势,2023年以来国内消费市场持续回暖,叠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确定为2023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各地通过发放消费券、举办各类促消费专项活动、拓展线下消费场景等措施,促进消费加快复苏。传统线下消费将凭借会员服务和服务体验等优势,回笼原有消费客群、吸引部分互联网原住民。
从境外旅游购物看,中国游客回归提振全球旅游业。世界旅游组织指出,受益于亚太地区之前被压抑的旅游需求释放,2023年全球国际游客数量将达到17亿人次以上,预计将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的80%-90%。此外,受游客停留时长影响,国际旅游收入增长率预计将高于游客增长率。我国公民不仅是全球旅游市场的主力,也是全球旅游购物消费的主力军。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数据显示,中国公民出国旅游花费排名世界第一。2018年,我国游客境外旅游花费总额约1.8万亿元,其中,境外购物消费占比约为40%,达7099亿元。因此,在我国出境游市场复苏向好的趋势下,境外消费将对跨境电商市场造成不小的冲击。
从海外代购看,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的出台,倒逼海淘市场向规范化转型。同时,受疫情影响,消费者利用跨境电商平台、国外购物网站等进行线上采购的消费习惯日渐养成,叠加近年来跨境电商平台、免税店等各进口采购渠道的“内卷”加剧,海外代购的价格优势明显减弱,代购订单总量及利润率大幅下降。艾瑞咨询《2021年中国跨境海淘行业白皮书》显示,2020年中国消费者最常用的海淘渠道变成了看跨境电商零售平台,其占比高达58.3%,而曾经被消费者所倚重的个人代购占比仅为3.4%。但代购渠道因为没有消费限额及品类限制,不乏消费者有小众商品或超额商品(跨境电商限额外)的采购需求。因此,在国内出境游市场复苏,旅游行业被激活的背景下,将带动海外代购市场的回暖向好,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对跨境电商市占率产生影响。
从直播电商看,有机构测算,我国直播电商市场发展迅猛,市场规模和用户规模增速较大,2022年直播电商交易规模预计达2.84万亿元,同比增速42%,直播电商用户规模约4.69亿人,同比增长1.15%。作为近几年电商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直播电商同样引领着进口新消费的发展,对消费者引流作用显著。《中国进口消费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各类进口消费品直播引导浏览商品人数、引导购买商品人数及引导支付金额都呈现增长趋势。2019年7-9月,天猫国际直播引导浏览商品人数从2018年同期的855万增至3503万人次,引导下单的支付金额从6159万元增长至4.7亿元。其中,美妆与保健品行业增长显著。随着“货找人”模式下直播电商的爆发式发展,各大品牌及各类企业纷纷下场。2022年受疫情影响,各大航空公司面临业务搁浅,运营压力增大现状,凭借主播、供应链、旅客资源等优势,全面布局跨境进口商品的直播业务,加剧了进口商品销售赛道的红海竞争。
从免税销售渠道看,基于三年疫情影响,离岛免税成为拉动“海外购”向“海南购”发展,吸引境外消费回流的金字招牌。作为国内免税经济的发展“特区”,2022年10月,“世界最大单体免税店”——海口国际免税城开业运营,当日全岛免税销售额超7亿元,一举创下海南离岛免税店单日销售额历史新高。2022年12月底,防疫政策优化出台后,海南省立即作出“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要冲刺”的奋进姿态,通过举办海南国际离岛免税购物消费促进月系列活动,支持企业用好免税、保税衔接业务,畅通岛内免税物流,全面提高入出库审核效率、开通24小时值班热线等,全力以赴做好促消费等各项工作,有力刺激了免税市场消费潜力的加速释放,开足马力奋战“开门红”。2023年1-2月,三亚海关共监管离岛免税销售金额79.78亿元,销售免税品795.95万件,累计购物人次90.11万人,日均销售额超1.3亿元。
03
小结
综上,从进口商品的分销渠道看,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持续优化,消费者进口商品采购渠道的选择性增多,必然会加速进口商品消费群体的分流,蚕食部分跨境电商渠道的市场份额。更为重要的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贸易强国建设。目前,我国凭借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庞大的人口红利,持续霸榜全球贸易第一大国地位,但我国进出口贸易结构不均衡问题仍然突出,全国进口贸易总量总体低于美国,国际议价能力有待提高,因此位列世界第二大进口国,贸易大而不强的特征仍然存在。
近年来,我国凭借平台经济、跨境电商等新经济、新业态,弯道超车,探索创新出了系列便利化举措,完善了相关政策规制,提升了我国在国际贸易领域的话语权。因此,在新一届政府机构的领导下,更应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全国上下一盘棋”原则,适时提升跨境电商进口限额,适度放宽“网购保税+线下自提”应用区域,全力激发国内消费市场热情与活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动高质量发展助力添彩。
对于适度放宽“网购保税+线下自提”模式应用区域。据悉,“网购保税+线下自提”模式争议的关键在于是否对传统线下零售产生冲击,由于尚不掌握跨境电商进口商品与线下渠道同类商品的销售数据,因此本着科学契合实际的理念,本篇暂不对该模式做提议。
对于适时提升跨境电商进口限额。第二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期间,有专家提出为了加快跨境电商与免税经济业态融合发展,建议跨境电商年度限额可提高至10万元/人/年,与个人免税品消费额度平齐;而行业届普遍认可的年度限额标准为5-8万元/人/年,单笔限额提至0.8-1万元。笔者认为,一方面,海南自贸港作为我国开放度最高的特殊经济区,是新时代我国改革开放中的重大战略,在国内享有独一无二的优势,而跨境电商综试区经过十余年的试点推广,已经在全国开花,因此理应与离岛免税政策体现差异。另一方面,国内消费者根据现有进口商品渠道政策,已经基本形成了“顶级奢侈品及小众进口商品通过境外旅游消费采买”、“香化、箱包、名表等产品等轻奢类商品由免税店、线下专柜、海外代购渠道采买”、“美妆个护、母婴保健、食品饮料等日用消费品多使用跨境电商、直播电商等线上渠道”的消费习惯。
因此,若跨境电商进口消费限额设定为5-8万元,高于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3.69万元的可支配收入标准,随着进口商品类目的不断扩容,年度限额标准基本能够覆盖大部分低收入及中高收入居民年度日用消费品需求,同时0.8-1万元的金额也能够覆盖大部分轻奢类商品。因此,笔者认为跨境电商进口单笔限额提升至0.8-1万元,年度限额提升至5-8万元为宜,随后可根据海南自贸港、进口正面清单及居民收入等进行适时调整。
协会 · 介绍
协会联系:028-66269776
17621167125 吴女士
13096100603 张女士
协会邮箱:office@cdcea.org.cn
协会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中海国际中心-A座16楼